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
买墓地哪里好温江丧葬一条龙服务:下葬的礼节
2019-12-30【民俗文化】人已围观
简介孝子象征性地掘土三次填墓,然后众人举锹扬土,掩埋成坟,并立碑树幡。其中树植迎魂幡颇有讲究,它不是成坟后插上去的,而是在棺柩下放后就植立于墓坑中,随着扬土填墓的同时,由孝子从积土中往上提幡三次,同时还要口念“某某某,你出来吧”之类的词。
下葬是整个传统丧葬礼仪的结尾,经过初丧、人殓、吊唁、出殡之后,亲人在与死者作最后的生死绝别,其哀痛之切也达到极点。下葬因葬式的不同而不同,这里指古代社会比较流行的葬式——土葬中的下葬礼俗。下葬,在狭义上指在墓地中进行的落棺和掩埋仪式,广义上包括出殡、撤灵、送葬、落棺、掩埋、反哭和酬宴等。
在下葬之日,首先是出殡。依古俗,丧家先在柩车东侧和院庭中摆设酒饭和牺牲等供品,亲人们参拜亡灵。主持丧事者宣读吊唁者的赠赙,完毕,众人大哭,然后正式出殡。柩车出庙,死者的亲属们依序紧随其后,饮泣而行,送葬队伍中另有奏乐者、司仪者、执幛者、执明器者等。在出殡之后,丧家要尽快撤掉灵堂,有送死者灵魂上路之意,表明生死已经两离。与此俗一脉相承的还有摔老盆习俗,老盆为一只盆底有漏洞的瓦盆,一般由死者的长子(孙)来摔,也有送死者上路的寓意。此外,另有在送葬路上抛撒纸钱的习俗,据说是分给沿路孤魂野鬼的买路钱,好让死者亡灵顺利到达阴间。送葬队伍到达墓地后,抬下灵柩,将明器陈放在墓道东西两边。众人在灵前三鞠躬,放声痛哭,以尽哀悼。
下葬时,亲人不可号哭,先由阴阳先生用罗盘测定山向,而后将细席、棺柩和明器等依次放入墓坑中。同时丧家在墓旁将死者生前所用衣物、随葬的花圈和纸扎等点火焚化。再由孝子象征性地掘土三次填墓,然后众人举锹扬土,掩埋成坟,并立碑树幡。其中树植迎魂幡颇有讲究,它不是成坟后插上去的,而是在棺柩下放后就植立于墓坑中,随着扬土填墓的同时,由孝子从积土中往上提幡三次,同时还要口念“某某某,你出来吧”之类的词。这种仪式寓意在于生者以幡为导,希望死者的灵魂能从地下顺利地出来,这也是引魂幡名称的来历之一吧。积土成坟后,孝子们跪于坟前,三拜。丧家亲人们开始号啕大哭,捶胸顿足,极尽其哀。
礼毕,送葬队伍从墓地返回,在回家路上,孝子们要一再地返回身子,向坟墓方向痛哭数次,称作“反哭”,当天正午,丧家要在家中举办正式的宴席,向送殡的亲友等人致谢。宴后,孝子将亲友们一一送走,长辈者还要行跪礼送别。至此,下葬之礼才箅告一段落。上面所述是传统民间土葬下葬礼俗的大致情况,其实历代各地还存在许多其他的习俗。如有的地方认为,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严禁回头探视。否则不吉。此忌本是一种节哀之举,但与上面说的回视墓地的反哭尽哀相悖离,说明从先秦开始的反哭礼在后代发生了逆变。但不管下葬礼俗有多少历时性或异构性的变化,它们都反映了传统社会丧葬礼俗中生者对于死者的沉痛哀悼和美好祝愿。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大朗陵园和白塔山公墓哪个好:初终之后急报丧的礼仪
报丧者要身穿孝服,或头戴孝帽,或腰扎孝带。报丧时一般不会进入别人屋内,以防不祥。即使不小心或不得不进屋之后,嘴里要含糖或以其他方式冲淡晦气。如果晚辈给长辈报丧,要先磕头行礼再说话。有的地方要求报丧人最好披头散发,甚至赤脚行路,形容落魄潦倒,以显示其不胜悲痛而无心饰容之意。温江大朗福寿园:墓地风水是一门科学
生气是阴阳二气轮回周期中的一个环节,阴阳之气运行不息,不断变换成风、云、雷、雨及生气等表象。“五行之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当生气露出地面,升入空中,就变为风,风被吹散荡尽,因而无法利用,故为了将生气聚止于某地,有必要防止生气荡散。成都温江大朗陵园:殡葬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出殡时摔破一个碗,是示意“打发”死者出门,以免其再来纠缠生者,或说是送一个碗给死者到阴间去吃饭。传统的土葬时用棺,中国民间传统称“寿器”,并将棺材的内部和外部两头漆成红色。寿者,长久也。与此同时,还有寿衣、寿裤、寿鞋、寿袜、覆面巾等。墓地称“阴宅”,墓穴则称“千年屋”。大朗陵园公墓价格:孕妇禁忌有多少?
孕妇也不能参加葬礼,不能进入新殡死人的坟地,尤其不能看尸体,看死人人殓,否则会造成难产。即使亲生父母去世,也不能去进行遗体告别。孕妇还不能参加祭祀,更不能賴近神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