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
温江殡葬服务福寿园公墓:初终之后急报丧的礼仪
吴剑锋2019-12-30【民俗文化】人已围观
简介报丧者要身穿孝服,或头戴孝帽,或腰扎孝带。报丧时一般不会进入别人屋内,以防不祥。即使不小心或不得不进屋之后,嘴里要含糖或以其他方式冲淡晦气。如果晚辈给长辈报丧,要先磕头行礼再说话。有的地方要求报丧人最好披头散发,甚至赤脚行路,形容落魄潦倒,以显示其不胜悲痛而无心饰容之意。
报丧是传统丧葬习俗之一,指在属纩、招魂之后,丧家向亲戚朋友及邻里等发布死讯和丧葬日期。从程序上而言,古代报丧分为初终和小殓两类。初终报丧是指在死者初终之后,丧家通过在门外张贴丧榜(白纸或黄喊纸),或在门上挂魂幡、长纸钱向外宣布家有丧事,并向附近的亲友发出口头通知;小殓报丧是指在小殓后,丧家要向远方亲友报知丧事,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在传统社会里,报丧有很多讲究。如依亲疏远近之别,对至亲或关系特殊的亲属,要由孝子亲自上门报丧,否则就是失礼;对那些较为疏远的,则捎个口信即可。另外,报丧者要身穿孝服,或头戴孝帽,或腰扎孝带。报丧时一般不会进入别人屋内,以防不祥。即使不小心或不得不进屋之后,嘴里要含糖或以其他方式冲淡晦气。如果晚辈给长辈报丧,要先磕头行礼再说话。有的地方要求报丧人最好披头散发,甚至赤脚行路,形容落魄潦倒,以显示其不胜悲痛而无心饰容之意。
这种礼俗我们从现在的汉语词汇里可觅得一些踪影,如人们形容某人愁苦满脸时常常戏称其“哭丧着脸”、“如丧考妣”云云。另外,孝子去报丧,因要去的亲友家很多,时间又紧迫,便要赶紧奔走,故报丧又有“奔葬”、“奔丧”之称。除了口头报丧之外,古代还有书面类的“报丧条”。内容多为“本家某老爷(或某大人,或本家夫人)恸于夏历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寿终正寝(男曰正寝,女曰内寝)。
谨择于某日某时大殓,某日接三。特此讣告”,云云,正文下面为丧家和报丧人落款。报丧条的封面贴有红纸条,写有收条者姓名。这种报丧条在后世就演变成为“讣告”、“讣闻”,“讣”即“赴”的意思。讣告一般为书札形式,其中详记死者姓号,履历及生卒年、月、日、时,卜葬地及出殡日,而且多列有不同亲属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具体称谓。讣闻属于一种应用文,有其固定的格式和文辞,如下所示:
讣闻
不孝X X罪孽深重,弗自殒灭,祸延显考X X公,讳X X,X府君恸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距生于X年X月X日X时,离年几十有几。不孝XX随侍在侧,亲视含殓,遵礼成服。叨在:戚、友、寅、学、乡、世(红字〉。
在现代社会里,报丧又有不少形式上的变化,但大同小异。在城镇,最常见的报丧形式就是发布讣告,一般多指机关干部、教师、工人等亡故后,由单位负责人和死者亲属组成治丧委员会,在街头或工作单位张贴讣告,通知亲朋好友届时参加追悼会;在农村,在死者初终停丧后,丧家燃放鞭炮三声,或鸣放火药枪等,让乡邻亲友知晓,并在堂屋或大门上张贴“X”白纸条、死者行状等。由于现在通讯手段的变化,报丧的形式略有所变。如向同事或亲友报丧,只要通过在报纸和电视台登载广告、发电报或打电话等即可,十分便利。
标签:温江大朗陵园 福寿园公墓 龙泉公墓 成都墓地价格一览表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大朗陵园公墓价格:大朗人给你的不单是环境好更重要的是用心
大朗陵园地处成都平原八卦中心,依岷江金马河段而建。大朗陵园是为数不多的陵园和寺庙相伴的公墓。大朗寺是一座古寺,为纪念高僧大朗功德而建,传说大朗和尚为使川西人民安居,化缘数载,凿金马河堰引都江堰水,灌良田数万顷,方才有了今日金温江,大朗寺也由此得名大朗寺的建筑有典型的川西风格,虽非雄伟、但也是飞檐龙柱,雕梁画栋,寺内除塑大朗像,还有民间宗教塑像100余尊。温江大朗陵园墓地价格:选择墓地的一百种方法
平阳地则要象鸠尾,要识别刚柔和界限。所谓刚柔,也就是阴阳,所谓界限,也就是交襟。墓穴所在的平阳地要形如鸠尾,不可阳来阳作。在处理这些情形时,说理既要清楚,也要有眼力。不然的话,明明是阳却说成是阴,明明是阴却说成是阳,那样虽然熟诵这篇经文也没有什么益处。成都双流哪里公墓便宜民俗:双流唢呐一吹就是三百年
默默无闻地在双流吹奏民间喜乐悲哀整整三百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吹奏民间喜乐悲哀,为民承办婚丧嫁娶礼仪事,双流“吹吹”们鼓烂了腮,吹破了嘴。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是婚丧嫁娶还是喜乐悲哀,哪里有需要,他们总是出现在哪里。大朗陵园艺术墓:中国殡葬文化
为什么要如此“转着弯”称呼而不直呼其名呢?原来这些名词中都有很深的含义。它们大体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三类寄托或认知:一类是自然山川,如日月厅、泰山厅或青松厅等,它们或与天地共存,或长青不老,均具有永恒的意义;二类是道家成仙,逍遥极乐世界,如清莲厅、茜云厅、碧波厅、天乐宫和息园、憩园等,人们以此希望先人之灵永存;三类是后人表示永远不忘先人的恩德,如长禄厅、思亲楼等,宣扬了儒家的“孝文化”。